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观焦点:高行镇“新一代‘两全两通型’智慧社区”等获得上海十佳创新展示项目

2023-03-14 20:25:15 来源: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要自治也要数治!今天下午,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和上海公益新媒体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颁奖仪式暨社会建设专家讲坛”举办。超过10万居民群众通过“新浪上海”在线观看了本次活动的精彩直播。

图说:“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颁奖仪式暨社会建设专家讲坛”举办。主办方供图(下同)

要自治也要数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下半年开展的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全市16个区有180个街镇申报了361个项目,创新项目涉及民生服务、共治自治、社区改造、志愿服务、数字应用、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体现了创新性、示范性、实用性、高效性与广泛性。

经过线下线上专家评审和大众投票等多轮评选:浦东新区高行镇政府的“新一代‘两全两通型’智慧社区”和黄浦区外滩街道办事处的“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等10个项目获得“十佳创新展示项目”称号;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和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治理促进中心等10个社区社会组织获得“十大最具活力社区社会组织”称号;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办事处的“古美路街道打造总部型‘CPL’党群服务中心”和松江区政府的“洞泾镇社区治理‘群建设’”等20个项目获得“入围创新展示项目”称号。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表示,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是上海近两年来回应基层群众诉求、破解社会治理短板、提升社会治理能级、凸显社会治理活力的新进展、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复旦市场调研中心研究员肖少波、复旦大学教授顾东辉、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何海兵、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潇、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范斌等5位专家作了专题点评。

复旦市场调研中心研究员肖少波认为,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时代要求。在上海,社会治理自治的同时还要强调数治。在这次申报的361个项目中,有200多个是推进基层社区自治共治的。其次,要注重激发基层活力,尊重基层自发秩序。此外,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技术赋能,积极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很多街镇积极尝试借助数字技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复旦大学教授顾东辉指出,基层治理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社区是我们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平台。其行动主体涉及代表国家的街道办事处等组织、代表社会的业主委员会等机构、代表市场的在域工商单位和社区居民。四者在总体平等原则指导下参与,是社区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上海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都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何海兵认为,在基层治理中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力构建自治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上海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以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共治是上海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亮点。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潇认为:网络化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新未来。上海一直以来都是智能治理的先行者,一方面,市级层面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网结合,在城市服务和管理方面作出很多探索;另一方面,基层很多单位和街镇也都积极拥抱信息技术,开展智能治理革命,开发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新治理载体。这些智能化手段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范斌指出,社区社会组织是人民和社区的连心桥。从这次评选出的“十大最具活力社区社会组织”看,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四重角色,即社区需求的发掘者、社区问题的解决者、社区活力的营造者、社区发展的陪伴者,凸显了公益、服务、灵活、创新、精品的五大品质。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库”。建设“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库”,将基层社区开展的涉及民生服务、共治自治、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其成效,总结提炼成一系列优秀案例,并邀请专家学者点评、帮助提升,邀请媒体广泛推广、扩大影响力,从而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启迪、经验储备和智力支持。

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